close

 

 

最近中韓簽了FTA,引起國內這陣子熱烈的討論,連帶包括和新加坡及紐西蘭的FTA也一併被拿出來討論,綜合各方的正反說法,大致可濃縮成以下幾點九點:

 

1) 簽FTA對台灣好嗎 ?

當然好,但前提是台灣要先成為A咖或B咖。目前中國和美國算是A咖,韓國、 新加坡、香港算是B咖,台灣已經在四小龍之末,算是C咖。一個C咖要加入FTA,不但很辛苦而且危險,很大的可能性會成為砲灰。

如果這樣很抽象難懂的話,舉個例子來說明,假設現在有10個人,不分男女老幼,沒有任何規則限定,全部同時下場,只要能把對手打倒在地,就能獲得100萬獎金,那麼你覺得誰會最有利呢 ? 沒錯,就是那個武功最高強的人,他或許可以打敗5個人,取得500萬元,而和其它的2個強手打成平手,然後退場。如果一點武功都沒有的人,最好一開始就不要加入10人的比賽,等到修煉到一定程度後再來比賽,勝算會高一點。


台灣原本體質不錯的,也算有B咖等級,但在這幾年進三步、退三步的政策下,讓台灣一直停留在原地,沒有進步。再加上各式自廢武功的政策,資金和人才外流相當嚴重,體質這麼弱的情況下,加入FTA勝算率是很低的。當前最重要的是把人才和資金找回來,才有助台灣體質的提升,從C咖變回B 咖,甚至更往上變成B++咖,加入FTA才有勝算。

 

2) 新加坡和韓國這兩國家簽了很多FTA耶,台灣如果不趕快簽的話會完了,沒辦法和人競爭

新加坡目前有33個FTA,韓國有11個FTA,其實早在新加坡和韓國要簽FTA之前,這兩國早就已經花了10年的時間在做轉型,把體質向上提升到B咖了。新加坡轉變以金融中心為主,韓國轉變以全球品牌為主,以便拉動國內的文創和製造業,兩個國家都已經進入B咖之列,同時脫離代工式的產業,而台灣卻倒退回C咖,同時製造業90%仍是以代工為主。

甚至台灣過去最引以為傲的流行音樂及戲劇也開始是走代工路線,只是不停的引進外來的戲劇、節目和音樂,只有很少比例本土自產自創的作品,所以打開電視全是韓劇、韓國音樂以及外來的作品。在台灣體質已經弱化為C咖的情況下,一旦簽下各式FTA就如同當年引八國聯軍入關,當砲灰的成份比較大。

 

3) 全球都在簽FTA,目前全世界約有380多個FTA,台灣才簽了7個,簽太少會被邊緣化,要趕快再簽 ?

簽幾個FTA並不是重點,而是在於台灣的體質能不能向上提升,如果一直是C咖的狀態,其實都是成為砲灰,差別在於是7人賽的砲灰,還是380人賽的砲灰。

 

 

4) 有人說就算台灣簽了FTA後也不能提高貿易量,真是亂講,我們和紐西蘭簽了FTA後,雙方貿易量都有提升耶 !!

確實沒錯,雙方簽了FTA後,台灣出口紐西蘭成長15%,紐西蘭出口台灣成長24%,這是因為兩國的產品是屬於「互補性」的,用紐西蘭的奇異果交換台灣的電子產品,這真是天大的絕配,所以雙方的貿易量可以成長。但如果場景換成像大陸或是韓國,彼此在許多產品上有「競爭性」,情況就會反過來了。

 


5) 中國和韓國簽了FTA後,降了5%的關稅,台灣產業將會被打垮、邊緣化 ?

台灣的產業早就已經慢慢在被打垮了,其實韓國在還沒有和中國簽FTA時就已經領先台灣,這主要的原因在於韓國早在10幾年前就已經非常重視「品牌」以及「高端關鍵技術研發」,因此早已從C咖變成B咖了,所以即使關稅拉高到10%,也不怕,而現在簽FTA後,只是「多賺5% 」,沒什麼太大差別。所以嚴格來說,台灣企業被邊緣化,是自身的「品牌」以及「高端關鍵技術研發」沒有積極提升,和FTA的關連性不大。

附帶一提,為了品牌發展,韓國國內也是付出相當代價的,也就是韓國的財團體系是相當巨大的,在國內的產品包山包海,所以韓國國內的中小企業不多,要做小生意不太容易,人民完全以龍頭財團馬首是瞻。台灣的體質則和韓國相反, 80%都是以中小企業為主,而且有很多都是相當棒的中小企業,所以應該要走和韓國不一樣的路線,也就是「遍地開花的中小企業模式」而不是「獨尊大財團企業的模式」。

 

 

6) 中韓簽FTA何時開始生效,對台產生的影響呢 ?

中韓FTA目前先完成實質談判,打算明年達成正式協議,而該協議還需獲得立法機構批准,才能生效實施。以目前韓國國內農民的抗議聲那麼大的情況下,能不能過都在未定之天,之前韓國和美國簽訂FTA時的美牛事件,就是一個很大的震撼敎育。

就算中韓FTA真的開始實施了,其實按照雙方簽訂的內容,關稅是在10~20年內慢慢降低,所以對台灣立即性的影響不大。當然,國內的各企業仍必須保握黃金前5年,趕快轉型或拉高自家產品的附加價值,才能持續在市場屹立不搖。

 


7) 中韓簽FTA,對台灣的面板、鋼鐵、工具機、石化、紡織影響很大

面板:該產品本身就是大陸非常重視的一項戰略產業,所以極力想要扶持本國的廠商,因此即使關稅降為零,台灣也不一定占得到便宜。更何況許多台商早就已經在大陸設廠,早就沒有關稅問題,所以對台灣本島方面影響不大。倒是台商在大陸當地,在零關稅下,面對大陸本地企業技術追趕的壓力,才是大問題。

工具機 :台灣目前本身還是有優勢的,所以5%關稅還在可承受範圍,但也必須在10年內,轉型到「高附加價值」以及「關鍵零組件」的開發,才能維持優勢。

鋼鐵:目前鋼鐵在大陸處於產能過剩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就算關稅降為零,台灣的鋼鐵也不見得賣得進去,因為這是供應過剩需求上不來的問題,而不是關稅導致市場售價過高的問題。因此台灣鋼鐵廠比較該擔心的是產能過剩該如何調整的問題,因為這種情況會持續許多年。

石化:石化是個高汙染的產業,所以在台灣要再通過大型的石化開發幾乎是不可能的,否則2005年提出的國光石化案也不會突然中止,在2012年轉往馬來西亞, 連帶使得上下游產業開始做出調整,所以影響有限。甚至聯合國基於溫室效應, 已經開始要求成員國減少石化產品的生產,改以環品性的能源和原料為主,而這才是台灣應該著墨的地方。

紡織:台灣其實已經沒有什麼紡織廠了,早在多年前就已經移到大陸或越南,所以目前留在台灣的紡織企業大多轉型為觀光工廠,即使國內有小型的紡織公司, 也大多以滿足國內的特殊需求為主,所以影響不大。甚至這幾年因為大陸工資高漲的原因,有些大型企業已經大幅轉進越南。不過在2014年5月的一場越南排華暴動燒工廠事件中,讓這些台商開始關掉部分的廠、轉進其它印尼、緬甸、柬埔寨、寮國、菲律賓、非洲等國家。

 

8) 如果台灣不簽FTA的話, 廠商會外移, 連到帶走台灣的工作機會 ?

如果台灣還是一直以代工的降低成本(cost down)為主要考量的話,其實不管有沒有簽FTA,廠商基於成本考量,也一定需要不停的不移動。過去10年台灣的工廠外移到中國大陸,但由於目前中國大陸本身也在調結構,想改以內需市場為主,所以薪資開始上調。因此有一些原本在中國的出口廠商已經開始外移到越南、菲律賓、印尼、緬甸、寮國。如果還是要往降低成本(cost down)的方向走的話,最後一波是往非洲設廠。換句話說簽FTA不是重點,有沒有辦法「提高產品的關鍵價值」和「提高品牌視別度」才是未來台灣該發展的方向。

 

9) 如果都不簽FTA,難到要鎖國嗎 ?

當然不是的,要融入國際社會中,我們當然需要視情況簽FTA,如果產品彼此有「互補性」的國家,當然要快快簽,但如果是產品彼此有「競爭性」,就要先把體質提升功夫練好才行,才能避免成為砲灰。

最近這幾年台灣的人才和資金大量的外流,國內的一軍和二軍的比例是1 :9,以這種C咖姿態,簽了FTA後是很辛苦的。只有讓人才和資金回流,讓國內的一軍和二軍的比例是3 :7,同時提出10年C咖到B咖的養成計劃,讓原本優秀的產業更加卓越,讓受損的產業得到補償和轉型,在每個人都被照顧到的情況下,這樣簽訂FTA的效益才會顯現出來。

 

結語 :

簽FTA並不在量多,而在質優,而「人才」、「資金」、「B咖轉型計劃」是對FTA具有關鍵影響力的三要素,目前台灣在三缺的情況下,第一要務就是把這三個重要的要素補齊,然後再把這幾年自廢武功式的政策拿掉,談FTA才會有意義。

 

 

Jill

 

 

 

相關閱讀:一人一配偶制 vs 一人一房制
http://jill9050.pixnet.net/blog/post/7878628
 

相關閱讀: 台灣悶經濟的解悶劑
http://jill9050.pixnet.net/blog/post/82926134
 
 
相關閱讀: 證所稅 + 二代健保 = 經濟double play
http://jill9050.pixnet.net/blog/post/2748271
 
 
相關閱讀: 台灣的「沒有前例可循」&「代工式創新」
http://jill9050.pixnet.net/blog/post/59857951
 
 
相關閱讀: 廢兩稅合一 & 服貿協議
http://jill9050.pixnet.net/blog/post/2748823
 
 
相關閱讀: 亞洲金融中心
http://jill9050.pixnet.net/blog/post/2509390
 

相關閱讀: 家的重新定義 = 幸福無限延伸
http://jill9050.pixnet.net/blog/post/2586779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i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