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Jobs are back. Just not for everybody.

Like many other things in the stutter-step economic recovery, the job market is finally recovering, but progress is uneven and some people are being left out. The latest jobs report, for example, shows that the economy created 216,000 jobs in March, for a total of about 1.9 million new jobs since employment levels bottomed out at the end of 2009. That's a healthy pace of job growth that will help bring down the uncomfortably high unemployment rate, and, with luck, cement the recovery.

[See 10 industries that will hire the most in 2011.]

But digging into the numbers reveals some of the unusual ways that work and retirement may be permanently changing for millions of Americans. Most of the new jobs created since the end of 2009, for one thing, are going to workers under the age of 34, or over the age of 55. Employment levels for middle-aged workers, meanwhile, are stagnant or still falling.

 

Age group Job gains last 15 months Unemployment rate
All adults 16 and over 1.9 million 8.8%
16 - 24 490,000 17.6%
25 - 34 709,000 9.1%
35 - 44 -143,000 7.2%
45 - 54 -454,000 7.1%
55 and over 1.3 million 3.1%

 

 

(Note: The broken-down job numbers don't completely add up to the total due to seasonal adjustments and other factors.)

引用來源:
http://finance.yahoo.com/news/Why-the-MiddleAged-Are-usnews-1156971570.html?x=0

 

 

--------------------------

 


後記:

 


美國最近的就業數字有所改善,不過深入探討後發現,這些工作機會主要集中在34歲以下或是55歲以上,而中年的這個區塊形成了中年斷層,為什麼會有這種特殊的就業結構呢?其實就是卡在退休金及周邊社會福利問題,目前許多國家都有這樣的問題。


34歲以下的就業人口一般薪資低,機動性及創新力強,而且暫時無立即的退休金問題;55歲以上的這批人原本已退休,但遭遇到2008年金融海嘯,退休資產大幅縮水,再加上各國政府持續減少老年人的健保及醫療補助,為了維持往後的生活水準,不得不以約聘的方式重出江湖,所以不會有退休金問題,於是中間35~55歲的一群成了不上不下的斷層。


如果把問題拉遠一點來看,這種情況將會對人口數造成影響,也就是因為經濟收入的不穩定,會造成少子的情況。其實目前各國已經遇到少子化的問題,這讓各國政府相當緊張,一方面怕未來人口太少,要負擔前幾代留下的巨大國債,平均每個人繳稅的壓力將會相對沉重,另一方面怕青年勞動力不夠,將來的老人會沒有人照顧,於是開始積極鼓勵生育。這是從社會主義的角度來看,由後代撫養前代,當兩個大人離開時,兩個小孩替補上來,可以維持人口和財政的平衡。


不過有另一批人提出不一樣的看法,認為以目前人口逐年下降的情況下,生活成本還是居高不下,代表地球在人類破壞多年後,天災不斷的情況下,所能負載的人數已經不如以往,如果硬是要增加人口,維持以往的人口數字,將來的生活成本將會更高,甚至會出現搶糧、搶水、搶資源的情況,最糟的情況便是戰爭,於是主張順著少子的情況,讓人數自然下降到地球足以負擔的水平。


把以上這些因素結合起來會發現,全球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也就是為了促進經濟及滿足各式社會福利津貼,我們不停的舉債;接著為了還債,提高各式的稅收;然後怕少子化造成個人繳稅壓力太沉重,再次舉債發放各式鼓勵生育津貼;緊接著隨著人口的成長,失業率上升;為了壓低失業率,又開始舉債促進經濟及發放各式社會福利津貼,長久以來循環不斷,債於是越滾越大。


為了跳脫這樣的惡性循環,目前歐美各國已經開始著手減債計劃,因此許多經濟活動的補貼及社會福利津貼在未來的十年將會持續下降,同時加稅,以逹到均富。或許有人會提出質疑,認為不舉債,許多經濟活動將無以為繼,還可能引發通縮,但事實是一個國家這樣做時或許有效,當所有的國家都這樣做時,效果有限,而且會引發高通膨,造成像埃及一樣的茉莉花事件。


在社會福利減少及課稅增加的情況下,未來活到老工作到老將會成為一種常態。就像在不同的時期會換穿不一樣的衣服,不可能同一件衣服從1歲一路穿到99歲,因此,多樣化的技能就相對重要,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做不一樣的工作,甚至必要時轉換跑道。從資本主義效率分配觀點出發,如何讓雇主願意雇用不同年齡層的人,而沒有年齡歧視,就必須要從退休金及周邊的社會福利措施開始修改,當然雇主要找到好人才,自然要提出相對優厚的條件,顯然這比目前正在推行的人口增加政策更為重要。當處於各種不同年齡層都有工作機會時,對未來就不會感到慌張,人口便會自然增加,即使短期青年勞動力不足,還是可以透過社區組織、導入機器人及自動化設備,加以解決。


就業結構、社會福利、人口政策確實是個複雜的問題,但是改革是必須的,中間的改革過程難免經濟會陷入一段停滯期,某個程度來說就像是全體放無薪假,當無薪假過去,又會是個繁榮的循環。只有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逹到  ”雙贏” 的平衡時,社會才能繼續走下去,過度偏頗一方的不斷舉債將會使未來的下一代  ”相當相當” 辛苦。因此,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這幾年會有經濟成長,薪資不漲;職缺很多,但是雇主感嘆人才難找,而受薪階級卻反過來覺得好工作難找的窘境,因為我們正以這種方式來償還上一代的債務。

 


Jil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i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