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台灣在討論年輕人的高失業率、出國工作當台勞; 人才流失; 所得輸給新加坡和韓國; 勞保、公保、軍保、退撫基金、健保可能破產、公債破表,這些訊息讓人感覺整個台灣好像要沉下去,看不到未來。其實沒有這麼嚴重,如果用全面性的方式和全球各國來比較,就可以知道台灣到底好不好,平心而論,台灣生活品質其實算前段班的。


1) 年輕人高失業率,想出國工作當台勞或移民:


很多人說國外工作薪水是台灣的好幾倍高,所以除了想要到國外當台勞,還想要移民。這種說法其實似是而非,也就是如果在國外賺的錢沒有經過匯率轉換,把錢帶回來台灣花,同樣用這筆錢留在當地生活,就會相當辛苦,而且可能還要倒貼。因為國外不但物價高、課稅高,而且醫療費用相當高,一旦生病,你就會開始懷念台灣健保的好,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老的時候會回台灣養老。所以在出國工作和移民前要多方考量,也就是國外高薪的背後是不是隱藏其它更高的生活成本才是重點。當然,有機會可以出國累積工作經驗,增廣見聞,那又另當別論。

 

2) 新加坡和韓國所得高於台灣:


這兩個國家這幾年的進步和成績有目共睹,因為他們花了將近10~15年的時間轉型成功,但這不代表為了趕上他們,我們要東抄韓國,西抄新加坡,台灣需要走自己的路。台灣其實也有在轉型,只是比較慢,目前大約經歷4年多,離轉型成功的10~15年還要花點時間,如果可以加快修改不合時宜的法規,鼓勵企業朝「品牌」或「創新」轉型,而不再只是單純以電子代工為主,同時鼓勵跨入「新產業」,那麼台灣就可以更快散發出該有的光芒。


附帶一提,新加坡的國家負債佔GDP約100% ( 台灣為 40 % ),也就是很多經濟成果是用錢砸出來的,如果台灣的債務已經讓你嚇破膽,那麼新加坡還遠遠高出台灣一倍。另外,韓國在這15年的轉型中,自殺率翻了五倍,也是高於台灣,也就是這些經濟成果是人民鞠躬盡瘁而來。因此在看待這兩個國家時,應該用一個更中性的角度,不需要過度吹捧。

 

3) 人才流失 :


因為台灣正在做轉型,有些產業和人才的外流是自然的,與其說「流失」倒不如說是「人才轉換」。當台灣有新的產業出現時,自然就會有新人才進來,因此對於外國的高低階人才,就有必要進行法規的鬆綁,讓人才可以自由流通,使台灣可以成為他們第二個家,這樣才可以吸引到台灣轉型時想要的人才。另一方面也要透過敎育體制的改革,由本地進行新型人才的培養,才能夠有源源不絕的人才。

 

4) 勞保、公保、軍保、退撫基金可能破產,健保也要破產,公債破表:


這其實是個十幾年的老問題了,不會因為你說它快要破產,隔天就倒給你看,只是大家現在願意把它拿到檯面來解決,不再當鴕鳥,這是好事,因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如果其它國家債務情況算是癌症第四期的話,台灣的症狀大概是癌症第一期,只要加以調整和改善,就可以恢復健康,只是台灣這個病人聽到癌症時反應太大,讓人錯覺以為快掛掉了。


其實勞保、公保、軍保、退撫基金一開始的設計就有問題,也就是這些制度是靠下一個世代養上一個世代,使得國家的財務無法隨「當代的人口數」進行機動性的浮動調整,受制下一個世代人口數的結果,就是要不斷催生,同時也造成人口通膨 (  目前全球人口70億 ),而且不論怎麼改都注定破產。


有人說勞保、公保、軍保、退撫基金是一種社會保險,與其說是「社會保險」,倒不如說是「政府在幫人民理財」。換句話說,政府需要想辦法終止這樣的制度,取而代之的是給人民釣竿,敎育人民如何規劃退休生活,別再幫人民理財了。也就是說尚未加保的,就不需要加入,已經加保的,就按照一般保險中途解約時的做法,再進行一些折衷,同時為了避免大家一次領會有資金調度問題,必須規定按月退還,進行所謂,,,,,,,,

 

(待續)


 

更多詳細內容請email聯絡


 

Jil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i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